Tuesday, August 21, 2007

一切归零

一位政界朋友到中国参加第二十届中国企业家零项修炼特训营,遇到外丹功师傅田常桂。田老师托那位朋友交一份该项活动的讲义和资料给我,希望我也从中受惠。

‘零项修炼’,是开发大脑、开启智慧的禅修,是透过梵乐、素食、静坐、参话头和禅解中西文化,引导学员进入归零心态学习——放下是为了更大的承担,休息是为了更远的长征。

‘禅’这个字,拆字解义,那是‘表示简单’。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一切从简就比较接近禅意。但要做得简单,过得简单,实行起来一点儿都不简单。我想,简单不来,最大原因是‘放不下’。人们放不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譬如尊严、面子、感情、权力、地位和财物。对于很多人来说,最放不下的应该是‘我’吧。

在我印象中,有一则故事很能反映这种状态。

一条小河流,从遥远的高山流下来,历经许多艰辛,排除万难,创造了无数奇绩,大家认为它很伟大。有一天,河流来到沙漠边沿,想要跨越这片沙漠。可是,才一涉足,就差点被热沙吞噬。它失去了信心,裹足不前,在那儿干着急。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风掠过,卷起飞沙走石横跨整个大沙漠。河流见了,心里非常佩服。于是对风说:“朋友,你真本事,你才是最伟大的。”

风说:“其实,你和我一样,也可以穿越这片沙漠。”

河流说:“可是,一走进沙地,我就会被吞没。”

风说:“勇敢一点,只要‘放下自我’,蒸发自己,你就会成功。”

河流认为,让自己蒸发到空中,那不等于自我毁灭吗?它着急地说:“不!不!我不能放弃我自己。”

风说:“如果执著于原来的自己,你就永远无法越过这片沙漠。”

河流心想,不蒸发自己,也是会消失在热沙中。最后,河流鼓起勇气,放下自己。这时候,只觉一阵清凉,自己升到空中。到了高空,它凝聚成朵朵白云,随着风儿,自在地越过了沙漠。随后,云儿越聚越大,又化成雨水,滋润大地山河。

河流兴奋地说:“嘿!我已还原了,不但如此,我还超越了自己,不再是从前的河流了。”

我们的生命历程何尝不是像河流一样?不能放下者,不只无法跨越生命的障碍,也不能抵达另一个新领域。一切回归到零,从新开始,不执著于自己,不眷念于权势,学习‘放下自我’的智慧与勇气,迈向超然的境界。

Sunday, August 19, 2007

发现惊喜

  听过一些家长这样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将来一定有作为。”、“我这个孩子没有用”、“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将来要怎么办?”、“孩子琴弹得那么好,我决定栽培他成为一流的钢琴家。”、..........。

  从小判断孩子有用无用,将来是否有所成就,很多时候是言之过早。尤其是判断错误,将会徒劳无功。

曾经有两个兄弟,漂洋过海到国外,希望能闯出一个春天来。

到了那边,生活艰难。后来,哥哥决定到郊区物色一块田地,发挥他一技之长的耕耘本事。

弟弟自觉没什么特长,只好白天在餐馆干活,夜间去修读一项课程。

几年后,弟弟去探望哥哥。

哥哥问:“这些年,你都在忙什么?”

弟弟说:“我拿了一个地质学学位,目前不务正业,还在找工作。”

哥哥听了觉得不可理喻,难道这几年光阴就只换来一张文凭吗?为了让弟弟醒悟,他带领弟弟参观他的菜园。望着绿油油的一片农作物,哥哥说:“这片园地现在是属于我的,这是我努力的成果。”

弟弟低头思索,默默地走在田园间。他是读地质学的,对那块肥沃的土地很感兴趣。于是,他翻翻土壤,细心观察,然后抓了一把泥土,走入屋内。哥哥莫名其妙,跟了上去。

弟弟开了水喉,让细水慢慢地冲洗手心捧着的泥土。哥哥对弟弟的动作更感费解。

不久,弟弟缓缓地说:“哥,你看,这是黄金耶!”

由于有限的知识、概成的观念和肤浅的判断,过去几年,哥哥都只看到土壤的表层,只想到利用泥土来耕种赚钱。从来没想到,在泥土中,还可以找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很多时候,光靠表面来判断是不够的,发掘潜能需要时间。

给孩子一小块土地,让他有个表现和作判断的机会,也许,他的发现,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

Sunday, August 5, 2007

好的儿童画

台湾世界儿童画展金奖 《妈妈》 陈勇威 2003


  • 吴亚鸿 / Goh Ah Ang


在一项儿童的画展中,一位观众看着展出的得奖作品,疑惑地问:


“为什么这些看来不起眼的作品都得了大奖,那些画得很美的反而只是入选罢了?”


“您为什么认为入选作品比较好呢?”我问。


观众说:“画得很像啊,色彩鲜艳美丽。总之跟真的一样就是好的作品。”


我引用了日本美术评论家久保真次郎在《儿童的创造力》书中的一段话向家长解释:“大部分的人认为造形描绘逼真、色彩艳丽、光暗分明、前后有序的作品,才是好的儿童画。其实那些仅仅属于形式完整的绘画,是一种说明式的作品,并没有表现出自我的情感。儿童画,应该先让孩子表现自己才是重要的。”


“那些所谓自我表现的作品,都是粗糙又不完整的,怎样看都不美。”观众说。


我说:“其实,这些画虽然没有细腻的描绘技术,但都有内容、有情感和有个性。本质上都显现出艺术创作应有的特质,同时,更重要的是富具儿童画应有的纯朴、率直和自然,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观众说:“听了老师的解说,还是一知半解。”


我回答:“一切只要从‘心’开始,用心去看,去体会,就能看见儿童画的美。其实,欣赏儿童画就像是聆听儿童的话一样。”


例如,有一个小孩对妈妈说:“我长大以后,要跟妈妈结婚,永远和妈咪住在一起。”妈妈听了一定很开心,因为那是孩子爱的表现。


如果孩子是这么说:“我长大以后,找个漂亮的姑娘结婚去,不跟妈妈住了。”你想,作为母亲的,听了会有怎样的感想?


儿童的绘画与他们的言语都是一样的率直可爱,所以在欣赏童画时,不要在乎画得像不像,或对不对,而是作品是否真诚和感人。一幅好的儿童画,会令人看了发出会心的微笑。


我常常都这么认为,儿童画大概可归纳为两大类:

一种是看起来充满稚气、活泼、纯朴的‘真诚’;

另一种是画面流露老成、稳定、华丽的‘虚假’。


我喜欢前者,因为它很可爱。



Thursday, August 2, 2007

朴实艺术


《梦》(局部)"The Dream"(Portion) Rousseau 1910




  • 吴亚鸿 / Goh Ah Ang


  最近,在一份报章读到一篇‘朴实艺术’的报导,觉得有意思,很想与大家分享。

  报导中指出,‘朴实艺术’倡导人台湾画家张均翔,是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毕业生,对于美术教育,理论和技巧十分了解。可是多年来,始终无法解开心中的一个谜:“什么叫美?”。直到后来,他在台湾慈济教导儿童绘画,接触了《静思语》,对‘心美看什么都美’这句话产生共鸣,激发了他以返璞归真的一颗心看待画画,引发他去推动‘朴实艺术’。张均翔从事朴实教学,迄今已有五、六年了。在马来西亚方面,最近才由黎八斗学棣开始推行。

  什么是朴实艺术?相信这个名词对很多人来说是挺新鲜的。

  从字义上来说,‘朴’这个字解为质实不加装饰,不重雕琢技巧。因此朴实艺术可说是朴实之学,意思是指不以名誉利益为目的的学问。

  朴实艺术教学是一种非常自由的绘画表现形式,人们可以在没有任何绘画基础和美术知识的情况下,拿起画笔,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几乎与儿童绘画活动一样,完全不在乎作品外在的构成美学,也不在意内在的审美意涵,只求一切能随心所欲,乐在其中,呈现画者‘心’的世界,表现出纯朴、天真烂漫的一面。

  说到这种朴实的表现手法,就要提一提美术史上最具代表的朴素派画家——法国的亨利·鲁梭(1844-1910)。由于他没有正式学过画,没有任何教规或美术知识的束缚,画起画来很自在。天真纯朴、不着重特殊技巧的的画法,使到他创作了很多天真无邪的画作。就连立体派大师毕卡索,也对他画中的原始性和朴素美所感动。鲁梭的画里,有一种毕卡索一生都在追求的境界——画得像小孩一样。




《嘉年华会之夜》"Carnival Evening" Rousseau 1886

  其实,朴素画家自古就有,记载中比鲁梭还要早,可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否定其艺术价值而被忽略了。直到20世纪,原始艺术与儿童画同时受到重视,以鲁梭为主的朴素画派,才真正受到世界艺坛的肯定。


  这也说明,就艺术创作而言,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创作风格,可以写实,可以写意,可以追求技巧,也可以非常朴实。这就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