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2, 2008

非常的麻雀

  • 吴亚鸿 /Goh Ah Ang

《一二三》 2003 叶逢仪作品


  70年代末,本地水墨画坛的天空,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麻雀,一忽儿飞到东,一忽儿飞到西,你画麻雀,我画麻雀,大家都在画麻雀。无怪乎一位本地资深画家说了这样的一句话:“麻雀满天飞”。

  在我们生活中,麻雀无所不在,随时出现在我们周围。如果说:艺术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艺术,那么,麻雀出现在许多画家的画中,好像是蛮自然的。

  画麻雀的画家我看过一些,其中叫人难忘而且印象深刻的,该说是那位将麻雀画在衣架、木箱、路牌、电竿线、交通灯上,甚至是云朵和彩虹上的画家。他就是叶逢仪。

  逢仪的画中,麻雀会说话,它们道尽人间的喜怒哀乐。画家藉麻雀讲述个人对生活的感触和体悟,作品内涵寓意深远,耐人寻味,很有文人画的特质和时代的面貌。像这样的作品,的确是很特别的。

  逢仪是一位追求真、善、美的人,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尤其是那些彩虹上的麻雀作品,更反映出强烈追求美好的一种向往。我们爱把彩虹比喻美好,因为它是难得的。彩虹难得,那是因为它是不可求的,它是无常的。

  要看一道彩虹,必得先来一场雨。那我们也无法确保在每一场雨过后都能看到悬挂天边的彩虹。所以,逢仪画家描绘彩虹,丰富了观看者的视觉,具象了欣赏者的想象。

  逢仪已成功地为人们画出许许多多的彩虹,让彩虹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让美好留在你我的心中。

  麻雀满天飞,要成为满天飞雀中非常的一只,还真不容易呢!也许,看了逢仪的画,你会说:对了,就是这一只。

3 comments:

jiubo said...

宇宙之大,自然界之广,无处不是画家的目标。小自蝼蚁,大至天地星星、月亮和太阳,无所不是画家的题材。画者之意,难道是任何人可以猜测或指使的吗?曾经有位画家给我说个故事:有一位小朋友在画画比赛时,在好大的白色画纸上,只点了个红点就交券了。结果获得评审老师的好评。那又怎么说呢?

人各有志,画者之意不在画,在其意境也!

wuyahong said...

  曾经在一项美术营中,我在一张白纸上点了一个红点,试图激发学员的观赏能力。
  一位美术老师说:“我看到一个点。”
  “白纸上的小红点。”
  另一人即说:“那是微不足道的点,如果大一点,效果会更好。”
  突然一个小孩说:“那是一颗相思豆。”
  看到了白纸上一点红,是外观看法。如果提升到‘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那是见到绘画本质形式表现的张力美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看一切的事与物,常常会看而不见。其实,‘看’和 ‘见’是两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是看,‘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见。‘见’是高度的艺术审美意识。
  话又说回来,那位小孩是以赤子之心的角度去观看,因此,将红点联想为‘红豆’。这种看法正符合审美中的‘拟人化’的观点,是出乎意料的。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红豆是相思的符号,在空白的纸上更凸显无限的思念。
  “白纸上一点红”,如果是画家的创作,我会赞赏。反之,如果是儿童的画,则不会轻易给予太高的评价。
  真正的艺术作品,是蕴含艺术家本身的思想与情感。

jiubo said...

审美不止是要眼看,也要用心去领会,因为常常我们会被自己的视觉欺骗了还不知。

吴老师的白纸上的一点“红”,再加上胸中的一点“墨”,就可谓是天作之合了。

故事里的小孩看到了相思豆,正说明他领会到老师的画意,再加上后天付与的一点“墨”,不难成为艺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