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 2007

怎样的孩子不会变坏

日前,巴生兴华中小学庆祝60周年校庆,我出席主讲‘与青少年谈美’的课题。在讲座会过后,马季勋老师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吴老师,对于‘学画的孩子不会变坏’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我说:“美术教育固然能够培养孩子们有敏锐的观察力、精细的描绘力、缜密的思考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但对‘学画的孩子不会变坏’这句话,我却不敢苟同。因为它含有浓厚的商业意味。” 

很多年前,台湾市面上流传着这样的一句口号:‘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学琴似乎可以培养气质,又可以抬高身份,而且,每天要练琴,孩子好像没有什么时间去学坏。因此,许多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去学琴,钢琴、小提琴、大提琴或电子风琴等等。因此,‘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成了强而有力的广告标语。

后来,跟风的说法还很多,这包括了‘学画的孩子不会变坏’、‘学舞蹈的孩子一定灵巧’、‘学音乐的孩子有气质’、‘有读书的孩子一定乖’等等。教育与学习的出发点本来是好的,但学习的动机与方式,往往影响学习的效应。

一阵子,美國发生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校園暴力事件。在一所大学内,因为一個生命的陷落,拖累与摧毁许多無辜的生命。这起事件,让人不禁要思考,现世纪倡明的教育制度,究竟教导出什么样的新一代。

一个孩子会不会变坏,不是看他读了多少书或学了些什么。知识并不能确保一个人的心理卫生。先天遗传因素、环境影响、家庭关系、道德观念都深深影响着一个人。

我们常说,‘三岁定八十’,我觉得也许比三岁还早。婴儿自出生后,许多行为与习惯逐渐形成,正确的教育对婴幼儿将来人格的发展与形成很重要。在幼儿时期,已逐渐形成人格的雏形。

到了三岁或学龄期以后,人格的可塑性逐渐减少,但仍处在不断的变更中。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孩子的心理卫生教育。

之后,到了青少年时期,他们身心面临着许多转折,因而有许多心理卫生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因此,在这个阶段,给予关心和爱更为重要。

  话说回来,要塑造不坏的孩子,问题不在于学些什么,我想,不坏的环境和不坏的榜样其实更是关键。好环境、好榜样、爱与关怀,将塑造出好的下一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