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亚鸿/Goh Ah Ang
《鼠子啮书图》(重画)

在这里,想谈谈齐白石的《鼠子啮书图》。
这幅画,画的是在一盏火焰微弱的油灯下,两只老鼠正在啃咬一叠线装书,另一只正朝着他们的方向奔来。白石老人对这幅画颇为满意,视为得意之作。可惜,此画后来被一位同乡‘鼠’走了。白石老人无奈,只好另作一幅,并在画面如此题款:
“一日画鼠子啮书图,为同乡人背余袖去。余自颇喜子,遂取纸追摹二幅,此为第二幅也。时居故都西城太平桥外,白石山翁齐璜并记。”
从落款看来,便可以知道画者对失画的惋惜。更何况当时齐白石初入京城,是靠卖画维生的。初期的他,画没有多少人欣赏,也卖不起价钱。可是,一幅画的酬劳,却是几个日子的生活费。因此,失窃一事,对他来说是既不满又心痛的。
我想,所有的画家,都能体会白石老人的心情。
在我们现代的社会,目前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画家是怎样生活的。
画家历尽磨练
例如,常会碰到一些慕名者向画家索画。他们总是认为,对于一个画家,画画不过是举手之劳,向他们要一、两幅画,是无伤大雅的。可是他们不了解,‘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举手之劳的背后,可要历尽多少岁月的磨练与奋发。一幅画,也许是几分钟就画好了,更多时候,一幅作品要经过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付出才完成。大家似乎忘记,画家肚子饿了也是要吃饭的。
以心血讨生活
话说回来,齐白石的那幅《鼠子啮书图》,画中的书被老鼠慢慢啃噬,画外的画叫同乡悄悄偷去。我们看了会有什么感想呢?
书本,对老鼠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它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学问。老鼠啃书,只为了嘴馋或贪玩,再不就是为了磨利那两颗鼠牙罢了。
偷画的人,通常不会是真正懂得或爱惜艺术作品。他们往往也像老鼠一样,只是心贪、好玩或附属风雅,到头来只是糟蹋画家的心血。
如果我们知道,画家的创作就是他们的心血,他们是以‘心血’换取生活,我们怎么忍心轻易地向他们要画讨字,甚至偷走他们的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