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7, 2012

《繪畫陪我成長》講座 暢談藝術帶來的感動及啟發


《繪畫陪我成長》讲座现场


  配合在東禪寺佛光緣美術館舉行「少年十五二十時」畫展,佛光緣美術館推出系列教育活動,3月29日晚間8時舉辦「《繪畫陪我成長》講座」,邀請博雅藝術中心美術主任陳艾霙、專業書畫導師周靖化,以及專業畫家葉振和開講。出席亦有知宣法師、博雅藝術中心院長吳亞鴻、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前秘書長彭九妹等,逾60位喜愛藝術的朋友出席聆聽。
  
  這3位畫家皆有豐富的藝術創作和教學經驗,他們少年十五二十時,都是在博雅藝術中心度過,他們的藝術生命也在博雅誕生。當晚,他們與大眾一起重溫當年少年十五二十時的點點滴滴,分享美術教育對他們的生活、思想與人生的啟發,以及談論藝術創作的心得。
  

畫家周靖化表示,在學畫及繪畫的過程中,他慢慢的認識到美及欣賞美,
再從美術中把生活上的態度、觀念及人生的定位,都從那邊體驗出來。



  接觸繪畫的因緣

  3位中最早進入博雅藝術中心的畫家周靖化表示,他記得18歲時進入繪畫領域,當時的他模仿力很強,但是對繪畫一竅不通,更談不上懂得欣賞。感恩父母選擇讓他在博雅學畫畫。雖然當時的年代,對於畫畫並沒有得到很大的讚揚,總覺得畫畫會養不起自己。他說,從水墨畫開始,之後進入西洋畫,然後再學習書法。在學習過程中可說是一點一滴的累積,慢慢地認識到美,懂得欣賞美,再從美術中把生活上的態度、觀念及人生的定位,從而體驗出來。


  畫家葉振和表示,小時候就很喜歡畫畫,在一個很好的機緣下進入博雅學習及認識老師吳亞鴻,眨眼就這樣過了30餘年。當初在學畫時,也沒有想到要做些什麼,出路到底是什麼,只是喜歡及興趣,但畫畫帶給他相當大的影響。他也表示如果大家有受過訓練,加上自己的努力,可以累積很多時光在畫布和畫紙上,從中享受到很多樂趣。

畫家陳艾霙說,沒有後悔選擇了畫畫,
更非常感謝恩師吳老師的提拔。


  「在博雅的學習,吳老師是我們的精神。假設沒有在博雅給予的啟發,或許就不會誕生我們3人的藝術生命,更沒有從事繪畫的行業。」陳艾霙分享,在她的成長過程是很自由的,父母親並沒有告訴她應該要做什麼,或是學什麼,都是她自己選擇的。她提到因為大姊及姊夫與吳老師是同學的關係,故讓她有機會學水墨畫、水彩畫,以及油畫等。老師都是以啟發方式給予教導,並沒有告訴學生一定要什麼,沒有給予答案,而是給予協助自行找答案。她在學習水墨畫4年後,吳老師就給予機會舉辦一個七人水墨畫的聯展,讓她深深覺得這是一種鼓舞,可以選擇畫畫的道路。她說,沒有後悔選擇了畫畫,更非常感謝恩師吳老師的提拔。

  畫展的點點滴滴
  周靖化對於舉辦的六人聯展已經不太有印象,然而對於七人水墨畫聯展就留有深刻印象,或許是因為以水墨畫入門的關係。他回想當初在博雅學習時,環境並不像現在那麼舒適,在文房四寶的貧乏下,利用未印刷的新聞紙作畫,雖然效果不如宣紙的效果,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已經很好了。到目前都是以水墨及書法為主,他覺得唯有水墨畫是屬於東方人的,希望讓更多孩子認識水墨畫。他勸請想要進入繪畫領域的少年們,除了有好老師的指導外,也應該要好好利用時間多練習,從繪畫中慢慢地提升;這種提升並非在上網,或是書本上可以給予的。

畫家葉振和表示,當初他在學畫畫的時候,也沒有想到要做些什麼,
出路到底是什麼,只是喜歡及興趣,但畫畫帶給他相當大的影響。


  葉振和說,當時的六人聯展給予他相當的鼓勵,學畫3年後就有此機會,這也是吳老師給予的機會,有一個平台展現才華。也或許是這樣的鼓勵,讓他持續畫畫至到今日。照片可以讓人回憶點滴,畫畫也是一種可以把從前的事情累積下來的。畫畫讓他學習很多,也讓他可以過著舒適的生活。

  陳艾霙談到,這次《少年十五二十時》畫展的學生作品,是從2007年至今年,這些學生進入博雅時都是把畫畫當作是業餘,想利用時間好好充實自己。她說,畫畫是一個很好的學科,鼓勵大眾不妨將畫畫當成一種嗜好。她在報章上看到台灣教授洪蘭的一句話,「中國人常常很重視結果,而沒有重視過程」,並分享到如果在學畫是為了畫一張好畫的話,那麼整個過程就會失去很多東西,例如如何被啟發、從作畫發現了什麼、得到的驚喜和滿足感等。
  
  假設不從事繪畫工作
  「生活沒有如果,他還是很享受目前的生活,選擇美術應該沒有入錯行。如果真的有如果,或許他是一個很壞蛋的孩子也說不定。」葉振和風趣地說到。

  「如果沒有進入美術的行業,或許父母就會將他送去做鐵工,可能現在在從事燒悍,做椅子、門窗等工作。」周靖化說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是很不幸的。他非常感恩父母親當初讓他學畫,從美術領域當中進入文化,在人生中找到了定位,不管是年輕的,乃至於年長的人也好,是非常重要的。錢多或是少並非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在地享受生活,在美術上找到方向。

陳艾霙說當踏入美術行業時,就沒有想到會從事其他行業。尤其從事教學接觸很多小朋友,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例如說小朋友的「真」、做什麼事情都很盡情、小朋友很簡單容易滿足,以及孩子的善忘等,都是值得大人學習的特質。繪畫讓我們成長,同時繪畫也讓我們返樸歸真,是她覺得在繪畫中得到最珍貴的東西。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博雅藝術中心院長吳亞鴻亦興致勃勃地在講座會上,發表自己對3位高徒的點點滴滴,以及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和鼓勵。「每個學生都有未來,只要給予機會,朽木也有它的價值。」更何況3位主講人並非朽木,他們在恩師吳亞鴻的指導及啟發下,畫風各不同,藝術生涯各有千秋,在畫壇上更是大放異彩,他們除了努力,就是一份對美術的堅持。

  歷時約2小時的講演,讓與會者溫馨渡過一個富有美術與夢想的夜晚。
  

葉振和(左起)、周靖化,以及陳艾霙與大眾一起重溫當年他們少年十五二十時的點點滴滴,
分享美術教育對他們的生活、思想與人生的啟發,以及談論藝術創作的心得。


博雅藝術中心院長吳亞鴻老師亦興致勃勃地在講座會上,
發表自己對3位高徒的點點滴滴,以及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和鼓勵。


《繪畫陪我成長》講座


陳艾霙作品   《夜(三)》 


叶振和作品  《倾谈》


周靖化作品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