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9, 2010

第9届(2010)年庄金秀美术奖成绩


  《庄金秀美术奖》评审委员,左起周靖化、锺瑜、
锺正山(主评)、吴亚鸿、陈福财。
  
  
  《9届(2010)年庄金秀美术奖》成绩揭晓,初评的81幅优胜佳作经已出炉。

  这项为缅怀画坛先驱庄金秀老师而举办的赛会,从2000年开始,每届都获得热烈的响应,今年共获得964名来自雪隆区的中小学生参与。

  主办当局邀请国内知名画家担任评审委员,他们是云南财经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锺正山、锺瑜博士、吴亚鸿、陈福财和周靖化,从964幅参赛作品中,甄选出81幅优胜佳作。评审团也在总评阶段选出庄金秀奖1名(奖金RM300+奖牌),优秀奖10名(各获RM100+奖牌),佳作奖20名(奖牌)以及入选奖50名(奖状)。

  81位优胜者名单

  蔡睿舜、郑伊雯、邓世轩、马缘芩、颜晶晶、陈楷桐、张舒慧、蔡可欣、王舒涵、陈颖凯、黄仁业、苏伟洛、陈伟鹏、陆孝伟、张瑞月、郭玮萱、涂世峰、刘子鸿、林宏伟、张智泳、郑锭宇、邱仲伶、李敏绮、林文康、卢馨仪、马锦玮、林勇延、李永欣、陈婉君、郑宇洋、姚伟豪、陈梅英、郑珮珮、萧瑾彤、杨静贤、陈凯煌、黄紫莹、郑淑珊、周陈妍慧、谭淑镱、戴勇彬、陈宏明、王凯泽、陈会倚、陈艾美、陈盈諠、谢雯俐、林炜业、陈佳乐、郑伊恩、邢雯惠、张琦惠、吴巧尉、李祐进、邝渊琳、萧意宁、和量弘、李韦贤、林俏廷、李威扬、吕镇添、张守根、黄咏馨、邱仲圣、方荟雯、王凯哲、郭文强、邱晓霖、郑旨洪、杨静晶、黄子倢、李佳璇、王诗情、Vegnesh、Navisya、Sabrina Kay、Thuvaaritha、Declan Yeo、Natalie Ng、Tan Rui Zheng、Lim Yong Zheng。

  81幅优胜作品经已上载到网络上,大家可登入www.waahhh.com 《庄金秀美术奖》一栏,浏览和投选心目中的优秀作品。前五名票数最高者,将获得网络最佳人气奖,各获奖金50令吉和奖牌。  

  总评成绩将于近期公布,同时举行颁奖仪式,敬请参赛者留意各大报章的报导。
  

  

Friday, November 12, 2010

《也谈易经》——深圳顾大公教授

主讲人与部份出席者合影,
前排左起陈艾霙、陈福财、吴亚鸿、顾大公教授、吴文正和周靖化。
  
  
  中国深圳顾大公教授,日前莅临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主讲《也谈易经》,分享易经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讲演深入浅出,让与会者获益不浅。

  顾大公教授钻研易经多年,他说,易经并不是玄奥难懂的,它是一门具有科学和哲学性的学问,也是处事的智慧,适用于日常生活中。他在会上讲解爻辞与卦辞,正交设计法以及易经和数字的关系。他说,美好的生活,是找到平衡点,如中庸之道的哲理一样。他也引导在场的听众,如何以‘六因素二水平’来分析和应对一切事物。

  较早,皇城艺术家协会会长吴亚鸿说,“常说生活即是艺术;艺术即是生活。那么,与生活密切的易经就和艺术有所关联”。他说“艺”追求和谐变化,“易”讲求平衡变数。因此,艺术与易经的和谐平衡点,可以培养心中有爱,目中有美,耳中有歌。

  出席者包括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会员、教师与校长以及易经和美术的爱好者。


  

  
  

Friday, October 29, 2010

向谢有锡院长致敬

 《丰收系列》  油画 2007
  

  有锡院长是我国资深画家、教育家、陶艺家、雕塑及版画艺术家。在美术教育的发展史上,谢有锡功不可没,他是马来西亚美术教育的拓荒者,将大半生的时间和精神都奉献给美术教育。

  谢有锡院长,193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双溪大年,1961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美专。毕业后,在槟城韩江中学执教两年。于1963年放下教鞭,远笈英国艺术大学深造,他以两年时间完成大学课程,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获选为该年度全院“最杰出学生”奖。

  于1966年归国,谢院长抱着满怀对艺术的热诚与期望,他选择在文化艺术气息浓厚的槟城,筹办一所美术专科学院,打开我国美术教育先河。当时,国学习艺术的风气不盛,开办美术学院的道路可说是崎岖而曲折,再加上社会因素的影响,该所学院在面临学生人数不理想的情况下而停办。

  虽然如此,谢有锡院长的不畏精神和坚定的办学理念,促使他在1967年杪,南下吉隆坡,再度追求他的理想。1968年初,他的意愿终于实现,“吉隆坡美术学院”在政经、商业、科技和文化艺术集滙的吉隆坡大都会成立了。该院由创办人谢有锡担任院长,任期长达34年,他于2002年荣休。吉隆坡美术学院在他领导之下,为我国培育出无数的美术专才。该院毕业生,不论在文教界、广告界、美术界及工艺部门等各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尤其在纯美术的领域,更是人才辈出,不论在国内或国际绘画艺术大赛中,都独占鳌头,为国争光。因此,在1983年“吉隆坡美术学院”入编由德国编撰的“世界艺术名录”, 数十年的艰苦奋斗与经营,终于获得肯定和推崇。


谢有锡院长

  自从投入艺术界和献身美术教育的领域后,谢有锡院长始终认为艺术应该走进我们的生活。他希望人人都能发现“艺术之美”,认识美的感染、美的和谐以及美的善化。他冀望美感教化深入社会各阶层,因此,三十多年来,他引领吉隆坡美术学院全院师生,利用假期时间,走遍全马大小城镇,穷乡僻壤,在不同场所举行美术展览和艺术讲座会,散播及根植美的种子。谢院长欣慰地说,“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看到国内的人们对美的醒觉和审美的意识已逐渐提升。”

  我国的美术教育,在先驱耕耘之下,国内的美术专科学院,提供了完善的美术课程,也培训了不少的美术老师到华文独立中学执教。不过,当时独中并没有统一的美术课本教材,为了更能贯彻中学美术教育的功能,谢有锡院长倡导董教总成立独中美术统一课本编写小组,进行编辑工作,并由谢院长担任学术顾问及编委。经过整十年的辛勤撰编,华文独中初高六册的美术教学课本终于出版。此外,谢院长也积极参与由董教总主办的中小学假期图工美术师训营,到全国各地独中讲学授艺,培训许多美术教育人才。

  谢有锡院长除了献身于美术教育之外,也投入大量的精神和心力在艺术活动的推动。于1983年,他发起成立水彩画会,因此“马来西亚水彩画协会” 1983年创立了。谢有锡是创会会长,并连任两届。水彩画会在他的领导之下,掀开本地区水彩画运动的风气,促使水彩画在国内的兴旺与蓬勃。同时,引起亚洲地区其他水彩画会组织的关注,也促成了“亚洲水彩联盟”的诞生。第一届的“亚洲水彩联盟展”在我国举行,盛况空前。当时,“马来西亚水彩画协会”是我国最活跃的美术团体。

  1983年,谢有锡院长成立了新加坡南洋美专马来西亚校友会。校友会的成立是举足轻重的,因为,马来西亚许多画家都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美专。在六十年代末,当时国内并没有任何美术大专院校,加上地理环境因素,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仅是一桥之隔,因此新加坡南洋美专是很多马来西亚喜爱美术的学生选择升学的所在。学成归来的美专校友,返马后在国内各地,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艺术文化的力量。谢有锡院长为了凝聚全马各地校友,成立了新加坡南洋美专马来西亚校友会,他当了创会的第一届会长。从此以后,该校友会积极地展开国内各项有助于美术发展的活动。在1991年,该校友会为了表扬谢有锡院长在美术多方面的推动和贡献,颁予“校友杰出奖”。


谢有锡作品


  数十年来,谢有锡院长秉持献身美术教育的理念和不遗余力推动艺术活动的精神。最值得赞扬和推崇的,是他在1981年被遴选入编由剑桥编撰的“世界名人录”。翌年,也获得法国颁发荣誉博士学位。在2000年及2002年,西班牙和夏威夷两间大学亦分别向他颁发荣誉博士学位,可是谢院长并没去领取。因为,他重视的是实质学术的价值,他只留下此项荣誉作为个人学问历练的储存。谢有锡院长谈泊名利的气质,令人肃然起敬。

  除了办教育和推展活动,谢有锡院长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兼水彩画家、油画家、陶艺家、雕塑家和版画家于一身。从小就热爱生活中的缤纷色彩,他的绘画题材,有很多取景于本地的热带景色,如山川、乡村、稻田、渔村、市集。在2002年退休后,谢有锡院长有更多时间全心全意投入艺术创作。

  谢有锡院长先后受邀参加无数的国内外重要联展包括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日本、台湾、印度、中国、香港、意大利、比利时、瑞典、纽西兰、澳洲、巴西、英国和约旦等地。他曾举行8次个人展览会。值得一提的是其首次个展,是一项别开生面的陶艺展。陶瓷,一般人把它当成日用器皿,很难列入艺术殿堂。在1982年,谢有锡院长不但成功展示自己的陶艺创作,他的釉药研制和创意造型,也引起陶瓷界和艺术界的关注,我国马来西亚国家画廊典藏其数件作品,作为永久收藏。其实,早在1976年,谢院长已将陶瓷艺术教育,列为吉隆坡美术学院的其中一系教学课程,为马来西亚艺术院校打开了新风气。

  除了陶瓷艺术创作,谢院长的水彩画创作更是别具一格。其“山水”系列创作,融合东方艺术精神意涵元素,大笔淋漓挥洒赋彩和渲染的效果,气韵生动、简洁明快。作品内容非常丰硕,格调清雅。

  谢有锡院长的风景画,除了水彩为媒介外,他也以油画创作,其中《美丽大地》系列最为代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不只是美丽大地上的景观,而是理想中的美丽大地,是人们和睦相处生活在一个和平世界,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纷争,没有战乱的美好世界。”他的这一系列作品,充分体现马来西亚的风土民情,朴素生活、刻苦耐劳、知足常乐、和平共处的境界。

  纵观谢有锡院长的艺术生涯,他热爱艺术;他热爱文化,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文化艺术扎根的奉献,他不愧 为一位真正艺术家。

  今年,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举行第6届“文化奖”,表扬6位国内卓越贡献的文化艺术前辈。谢有锡院长荣膺艺术教育“文化奖”,可谓实至名归。



Friday, September 24, 2010

《台湾第41届世界儿童画展》博雅成绩简报

金牌奖《伊班族丰收节》 王舒涵作品
  

  巴生博雅艺术中心在台湾第41届世界儿童画展中,共有13名学生获奖,其中1名脱颖而出,荣获金牌奖项,另外的12位皆获得佳作奖。

  这项活动是由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台湾儿童美术教育学会和台湾造形艺术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

  今年的第41届世界儿童画展,共有48个国家的184个单位参与其盛。

  其中,马来西亚有50个单位参加,参展作品多达1700多幅,共获得2面金牌,1面银牌和佳作171件。

  在巴生方面,博雅艺术中心的王舒涵同学,以《伊班族丰收节》的水彩画荣获金牌奖。大会评委吴正雄点评指出:“单色描绘有相当独特的趣味性,对少数民族节庆的气氛也有充分表现。”

  另外获得佳作奖的同学是陈馥瑜、马缘岑、蔡睿舜、陈显雯、邓昕愿、黄禹瑝、林杰丰、卢骏言、卢馨仪、萧瑾涵、郑婉宁和薛馨睿。

佳作奖《妈妈》黄禹瑝作品
  
  
佳作奖《深林》萧瑾涵作品
  
  
佳作奖《静观》林杰丰作品
  
  
佳作奖《部落景色》蔡睿舜作品
  
  
佳作奖《可爱的老虎》卢骏言作品
  
  
佳作奖《散步》邓昕愿作品
  
  
佳作奖《倾谈》马缘芩作品
  
  
佳作奖《海滩》陈显雯作品
  
  
佳作奖《午后》薛馨睿作品
  
  
佳作奖《家书》陈馥瑜作品
  
  
佳作奖《茶餐室外面》卢馨仪作品
  
  
佳作奖《盼》郑婉宁作品
  
  

Thursday, September 9, 2010

马来西亚儿童美术教育的趋向

《马来西亚儿童美术教育的趋向》儿童美术讲座
主讲人:吴亚鸿(马来西亚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会长)
日 期:2010年5月30日(星期日)
地 点:马来西亚创价学会雪州分会文化会馆


孩子自动自发地在地上涂鸦
    

  这个资讯科技的新世纪里,讲究创意与文化的生活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尤其是国家未来主人翁的美感教育,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大家都说,美术教育是培养眼、手、脑与心并用的学科,它可以启发孩子有一双灵巧的手、有一颗细腻柔软的心和一个富有创意的脑子。美的熏陶,让他们往后有能力去感受生活,去创造将来,去分享美好人生。

  马来西亚最早的儿童美术教育始于1920年,发源地在霹雳州的苏丹依德利斯师训学院。其美术师训课程,着重训练绘画的技能,称它为手工或图工。与此同时,槟城也有一位华裔画家杨曼生,他设立“蔚观画室”,后来易名为“曼生美术馆”,这所画室促进了当地的绘画风气。

  马来西亚的华人文化教育,推崇儒家思想。所强调的是德、智、体、群、美五育。因此我国的华裔非常重视美感教育。

  至于儿童美术活动,在马来西亚国家独立前,我们未曾听闻全国性的儿童美术活动,也没有看过儿童美术展览会,自然也没有多少人懂得欣赏儿童画。一直到了1962年,麻坡华人艺术协会首开先河,主办麻属各族学生画展,为儿童美术活动掀开第一幕。而后,于1965年又主催全柔佛州的学生画展,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时吉隆坡拔萃画廊主席庄金秀画家,他向麻坡华人艺术协会洽商,将画展作品移师首都吉隆坡展出。次年,庄金秀再次筹划一项全国性的儿童绘画比赛,并举行优胜作品展览,引起各界人士对儿童美术的关注

  谈起儿童美术,我们一定要提到西方的一位儿童美术研究者,他是弗朗西杰(Frank Cizek, 1865-1946)。弗朗西杰是奥大利维也纳的一位画家,一次在作画时,吸引了一些儿童的围观。孩子们学他画画,就地画了起来。弗朗西杰发现这些自动自发的儿童作品,竟然那么有趣和感人。于是他在1904年,成立了一所儿童绘画的研究中心,收集儿童从5岁到15岁之间的绘画作品,以研究孩子们的绘画身心发展。他用了4年时间,甄选了数百幅儿童作品,在英国伦敦举办一项大型儿童绘画展览,这个展览轰动了整个世界。许多学者、画家和艺术工作者都受到震撼,大家一致认为,孩子们在没设定课题和教导下所完成的作品,更能展现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富具艺术感染力和趣味性。从此,世界各国开始推崇身心自然发展的儿童美术教育。

  话又说回来,于1952年,当时马来亚还是英国殖民地,因此,毕业于英国艺术学院的彼得·哈利斯(Peter Harris 1923-2009)被委派来马,担任苏丹依德利斯师训学院的美术总监。在任期间,他为国内中、小学编排美术教学纲要,并将被视为技术教育的绘画提升到情感教育。他的艺术教育理念深受弗朗西杰的影响。

  当时,彼德哈里斯还在业余时间,召集了一批画家如赛阿马加马,依布拉欣胡欣,许清发,刘安东尼,张礼棠等,组织了“星期三画组”(Wednesday Art Group),推动绘画艺术活动。由于这些画家本身都从事艺术创作,他们在教学上自然比较感性,也比较尊重儿童的自由创作,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所思所想。

  1958年,我国国家画廊成立之后,由于经常举办画展,公众人士、老师和学生们长期有机会观赏展览,取得广阔的学习空间。此外,国家画廊也出版刊物和举行座谈会,为美术界提供艺术资讯和鼓励画家创作,这大大地提升了人们鉴赏艺术的品味和生活的素质。

  除了政府机关,华人社会在推动美术方面,也扮演积极的角色。马来西亚的美术发展史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拥有"南洋美术之父 "称号的林学大先生。他造就了马来西亚第一代的华裔画家,包括锺正山、谢有锡、庄金秀、林木化、符致珊、张耐冬、黄崇禧等。这群画家对马来西亚的美术教育贡献良多,例如锺正山先生于1967年创立了马来西亚艺术学院,该院是国内第一所民办艺术学院。于1969年,谢有锡先生也创办了吉隆坡美术学院。这两所早期的艺术学院,为我国艺坛培养了无数的美术专才。

  有了先辈的建树,进入80年代,马来西亚的儿童美术教育,如雨后春笋,许多画廊、艺术中心和美术学院,纷纷成立了。到了90年代,可说是开支散叶的时刻,千禧年至今,那是开花结果的季节,整个艺坛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种趋向

  纵观我国独立53年以来,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大致上可分为以下五种趋向:

一,外观描绘的教学

着重造形与色彩的客观性表现,以写实逼真为主,非常技术的教学。训练儿童透过眼睛和手,将所看到的东西,完整地表现出来。这种教学重视培养孩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描绘技能。

二,结构设计的教学

依据德国包斯浩(1919-1933)的艺术教学理念,教学以形式结构美学入手,推崇点、线、面的构成原理,以及方、角、圆的造型设计和色彩学的运用。同时,强调物体与空间的互动关系。

三,自由情感的教学

这是重视儿童心理与生理发展过程的美术教育。一切顺其自然,着重于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自动自发,无拘无束地自由创作。美术教育不再是技巧教育而是着重个人情感的发挥,个性的表现和自我风格的形成。

四,管理系统的教学

这种教学认为纯以艺术家角度办学其效益不大,画家随性任意,计划性不够完善,学生比较不能从中受惠。强调组织系统化,教学也要有计划性,着重创作理念,艺评价值,艺术史和文化发展以及美学修养。

五,文化生活的教学

着重以本土文化教育的指标,重视社会与艺术的关系,培养生活素质和文化底蕴。强调别把目光放在遥远的地方,应该移到“当下”,才能看到自己脚底下的光彩。在马来西亚这块土地上,我们拥有自己的多元色彩的文化,我们可以教导孩子们创作出多元化的题材。

爱的灌溉

  无论我们采纳哪一种教学方式,都应以尊重孩子为前提,用心的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不应位于高高在上,而是放下身段,以平视的角度来引导与启发孩子。千万别把孩子当成是一张白纸,依照成人的意识任意涂抹赋彩,而是应该把孩子当成一株小树,用爱来灌溉,并时时勤于“修剪”,除去害虫。同时,要爱得自由,也即是常常“松土”,让新鲜的空气流通,提供广阔的空间,给予自由地伸展。

  身为父母或师长者,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个性,认识孩子的特质。

  我家种了两种花,一是荷花,另一种为胡姬。在栽种过程中,发现两种花的不同特质,给了我两种体悟。荷花长在水里,长期浸在水中,不但不会腐烂凋零,反而长出高雅清秀的花朵。胡姬却不一样,不必天天浇水,亦能开出灿烂美丽的花朵。如果每天浇水,胡姬一定会败坏枯萎。

  孩子也和花一样,各有自己的特质,需要我们身为父母和教师者去发掘和栽培。

在这个新世纪里,我们的美感教育,应该培养孩子们有一双灵巧的手、有一颗细腻柔软的心和一个富有创意的脑。让他们有能力去感受生活,去创造未来,去分享美好人生。

我想,美术教育必须达致“真善美”。东方人认为真善美的体现是“三而一,一而三”,那就是真中有善美,善中有真美,美中有真善。

   不是单一的表现,而是包容性的。有包容的美,社会才会变得安宁与祥和

   愿大家以包容作为美的圆心。

  

Monday, September 6, 2010

《童画赤子心》儿童美术讲座简报

报导:博雅艺术中心俱乐部
  
《童画赤子心》讲座现场
  
  
  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吴亚鸿说:“孩子的画就如一面镜子,反映孩子的个性和想法,与此同时,也反射出成人的举止和行为。”

  
日前,吴亚鸿于马来西亚创价学会雪州分会主办的《童画赤子心》讲座上这么说。

  他说:“美术导师可以通过色彩的教学,启发孩子内外观的平衡,潜移默化来转化孩子的情绪和性格。”他希望家长和老师珍惜孩子在每一个绘画发展阶段所完成的作品,千万不可揠苗助长。

  吴亚鸿
在会上分析儿童美术视觉符号的象征特质,同时赏析儿童绘画的色彩情感意义。

  他也指出一个论点,孩子是画他们自己所知所见。因此,在欣赏儿童的画时,没有所谓的对和错,大人应该放下身段,
站在和孩子同一个视平线,才能看到童画的美。他鼓励大家透过儿童绘画去聆听和了解孩子的心声,以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

  在会上,他通过纯真和自然的儿童画,带出引人深思和令人莞尔的童画故事,让与会者乐在其中。

  吴亚鸿强调,儿童美术教育功能为培养观察、描绘、创造和鉴赏能力,而非单纯的技能学科。他
呼吁大家重视儿童美术教育,透过美感教育培养有“感觉”的下一代。

  出席当天讲座的听众约有百多位,其中包括美术导师,画家和家长。


  
  

Monday, August 23, 2010

第31届雪州中小学学生户外写生比赛颁奖简报

  
报导/星洲日报

  第31届雪州华文中小学学生户外写生比赛今日在巴生光华独中举行颁奖仪式,来自雪州各地的得奖者在家长陪伴下一起分享殊荣。

  这项比赛是由雪州华校教师公会与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星洲日报协办、拿督黄景裕赞助及文鸟贸易有限公司报效奖品。

  今年比赛共有雪州31所小学和10所中学参与,参赛人数超过300人,写生地点在摩立海边。

  黄稳全:培养课业以外嗜好
  雪州华校教师公会主席黄稳全致词时指出,学生不应只专注于学业,应该培养课业外的嗜好,这正是这项比赛所提倡的宗旨。

  另外,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会长吴亚鸿表示,这虽然是户外写生比赛,但参赛者的表现方式可以不一样,他们应透过色彩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个性。

  吴亚鸿:评审站在儿童角度评分
  他透露,有些落选参赛者的家长在成绩揭晓后,表示对评审感到失望,对此他表示,今年的5位评审是站在儿童的角度评分,而写生不应只是依样画葫芦,参赛者的作品须彰显本身的构思和观点。

  今年的比赛分为小学低年组、小学中年组、小学高年组、中学初中组及中学高中组,评审委员包括森美兰艺术协会顾问谢文川、马来西亚当代画会主席黄振景、著名作家兼画家朵拉、吉打美术导师杨觉升和吴亚鸿。

  出席今日颁奖仪式的嘉宾包括巴生光华独中校长赖兴祥、星洲日报巴生滨海区采访主任林宝源、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总务黄俊杰、雪州华校教师公会顾问吴清良和叶俹诚、总务吴爱月、理事林和霖、黄美卿等人。
  
  

Wednesday, August 11, 2010

第31届雪州华文中小学学生户外写生比赛成绩揭晓

  

  第31届(2010年)雪州华文中小学学生户外写生比赛,成绩经已揭晓。颁奖礼订于8月21日(星期六)上午9时假巴生光华独中讲堂举行。
  
  这项比赛是由雪州华校教师公会与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星洲日报协办、拿督黄景裕局绅赞助、文鸟贸易有限公司报效奖品的。今年赛会共获得雪州区内31间小学和10间中学的参与,共有300多位学生参加。评审委员由森美兰艺术协会顾问谢文川、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会长吴亚鸿、马来西亚当代画会主席黄振景、著名作家兼画家朵拉以及吉打美术导师杨觉升组成。

  兹将各组的奖名单公布如下:

  小学低年组
特优奖:蔡慧宜、黄顺利、丘弘斌
优秀奖:陈颖贤、李冬昡、郑嘉薇、郑欣荟、林佳胜
佳作奖:冯渝萱、夏柔恩、黄恭赏、罗慈恩、黄浩肯


  小学中年组
特优奖:林勇伸、蔡广微、黄霆柏
优秀奖:林祎靖、蔡亚祎、徐佩雯、杨雅涵、陈毓婷
佳作奖:黄锦程、许凯欣、李冬恒、陈伟鉴、邹津辉、洪佩筠


  小学高年组
特优奖:熊艾婷、江子敬、游添民
优秀奖:高明升、叶育名、罗彦崴、黄胤婷、陈家晟
佳作奖:王松慷、叶铭扬、张佩玲、林佳昱、张筱彤、MAK QIAN


  初中组
特优奖:何文峻、麦碧萱、叶嘉明
优秀奖:杨淑娴、徐子康、陈梅英、陈颖然、王舒涵
佳作奖:邝渊琳、杨佩晶、林立铭、雷善健、苏颖琇


  高中组
特优奖:李永达、陈欣恩、陈朝贤
优秀奖:徐芷靖、杨柔昉、杨淑惠、许棋佳
佳作奖:叶颖彤、邱鼎坤、黄显敬、谢悠扬、郑凯铭

优胜作品点评

小学低年组 特优奖 丘弘斌(八打灵育才华小)
以展开式的构图作画,流露孩子的坦率与可爱。
尤其是作品中的冷色系色彩,给人舒适的感觉。


小学中年组 特优奖 黄霆柏 (班B 华小)
前景巨大的树木,粗细线条的构成,
配合了远处微小的快艇,呈现对比的美感。


小学高年组 特优奖 熊艾婷 (沙登一校)
取景别致、构图特出、色彩明朗、
画面清雅,是一幅好作品。


初中组 特优奖 何文峻 (加影育华中学)
景色造型丰富,色彩变化和谐,
水彩技法与透视描绘掌握极佳。
  

高中组 特优奖 李永达 (巴生兴华中学)
以透视原理取景,人物动作掌握得体,构图疏密有致,
作品充分表现画者的观察与描绘能力。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