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6, 2008

丑吾丑以及人之丑——吴亚鸿涂鸦感孝思

  • 吴亚鸿/Goh Ah Ang
《黑羽红血》 吴亚鸿作品


  从前有一个地方,乌鸦很多,整天鸦呀鸦呀,吵死人了。人们实在无法忍受,因此想尽办法把它们打下来。

  有一只被打伤的乌鸦在垂死之际,听到鹦鹉所发出的声音:“好可怜啊!”

  鹦鹉会说人话,所以得宠。垂死的乌鸦很努力地模仿,终于学会了这句话。

  人们发现乌鸦竟然会说话,因此不但不加以杀害,还为它敷药疗伤,乌鸦活了过来。它被视为稀有的珍禽,住进笼子里,养尊处优。人们暂时不再打乌鸦了,因为鸦是有灵性的生物。

  外头的乌鸦知道了,拼命学讲人话。不多时候,满天的“好可怜啊!”、“好可怜啊!”再次撩起人们的厌恶,乌鸦又纷纷被击落地。乌鸦始终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它丑,样貌丑,声音也丑。

  我小时候在巴生长大,没遇见过几个喜爱乌鸦的人。很多外地来的朋友,对于巴生这种通街乌啼、满天昏鸦的奇观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多的乌鸦是哪里来的?”

  据说百多年前,乌鸦从国外被带来充当清道夫。它们总会将街上与四周的食物剩余或垃圾,带到巴生河畔一带进食,保持市区的清洁。然而,日子一久,鸦群的聚居和迅速繁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抗议:“都是乌鸦干的好事!”


  巴生的文化艺术风气蓬勃,开埠以来孕育了多少的艺术家。号称文化城的巴生,却有“鸦城”这样的一个‘雅’号,因为一提到巴生,就叫人联想到乌鸦。其实叫“鸦城”也无妨,只是这里的乌鸦却是意味着污浊、噪音和环境的污染,似乎说巴生就是一个肮脏的城市。

《清明寒鸦》 吴亚鸿作品


  美学家朱光潜说:“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回事。艺术的美、丑不是模仿自然的美、丑所得来的。自然美可以化为艺术丑,自然丑也可以化为艺术美。”

  以前的艺术家怕采用丑的题材,创作偏向唯美主义。近代的艺术家比较能够体会化自然丑为艺术美的可贵。荷兰画家冉伯朗喜爱描写老朽,西班牙画家浮勒斯克兹锺意描写残废,雕刻家罗丹尤其喜欢采用丑陋的模型。他们的创作,本质上是将自然丑化为艺术美。

  再看看我们身旁的乌鸦,他们有什么美感吗?其实也没有。乌鸦不是好鸟,它们在觅食的时候会破坏农作物,它们扑抓小动物来充饥,甚至偷人类的食物来吃。 

  虽然如此,《本草纲目·禽部》曰:“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或许我们应该持有“见其一善,忘其百非。”的观点,仿效乌鸦反哺的慈善。



  乌鸦虽丑,又属禽兽,尚具孝思。我们一生之中,从嗷嗷待哺到懂事成人,有多少时候,我们有尽到孝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常常觉得,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行善不能等、感恩不能等、孝顺不能等。“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是很悲痛的遭遇。

  很多年前,就想把乌鸦系列画出来,但迟迟都没有动笔,只因多年来,出现在自己笔下的,不外乎蚂蚁啦、壁虎啦、蟑螂啦这些不讨人喜爱的丑东西。再来画乌鸦,恐怕就成了名符其实的丑画家了。但无论如何,乌鸦最终都飞入了我的画中,让我完成了《亚鸿涂鸦》系列作品。

  《亚鸿涂鸦》其实也没什么,只是一个在自然丑中追求艺术美的过程。






《子欲养而亲不在》 吴亚鸿作品

Monday, March 17, 2008

第11届三八妇女节《画出彩虹》书画展简报

  • 吴亚鸿/Goh AhAng
第11届三八妇女节《画出彩虹》书画展参展女画家及嘉宾合影。



拿汀巴杜卡陈仪乔博士为书画展主持开笔礼。


  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主办的妇女节《画出彩虹》书画展,日前在巴生博雅展览室顺利举行,该项展览是由原任国贸部政务次长拿汀巴杜卡陈仪乔博士主持开幕,出席者非常踊跃。

  拿汀巴杜卡陈仪乔博士在仪式上说,很荣幸每年都受邀为该项展览会主持开幕,因而有机缘沾上艺术之光。

  她说,“时代不断在改变,妇女们要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观看世界。从事艺术创作的女性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创作方式,将时代精神表达在艺术中,这样后裔才能看到这个时代的精神和风貌。”

  她也表示,不论往后能不能再参与这项活动,她的心将永远与大家同在。

  皇城艺术家协会会长吴亚鸿指出,《画出彩虹》书画展是一项具有意义的活动,通过书画作品窥探摇篮手细腻与柔软的心思。

  “同时,作品也体现温馨、关怀,透露出生命的光辉,让人们看了,感觉彩虹不一定在遥远的天边,而是在人人的心中。”

  较早,书画展筹委会主席陈艾英说,喜欢艺术的现代女性,除了工作与家庭,也要有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来进行书画创作,达至个人的艺术理想,让书画提升个人的生活素质,进而提高社会的艺术气息。

  出席当晚开幕仪式的尚有留法知名画家陈东、博雅画友会顾问叶亚诚、主席陈福财、音乐界前辈李旺开以及皇城艺协执委们。

  三八妇女节《画出彩虹》书画展,共获得31位女画家的参与,展出45幅精选作品。

  更多详情请浏览《亚鸿说画》。

Thursday, March 13, 2008

巴生艺彩——巴生旅游节暨建国5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

  • 吴亚鸿/Goh Ah Ang
有“小印度”之称的东姑格拉那街在曹振全的笔下显得光明一片。





《夕阳无限好》是已故画家庄金秀
1968年的作品,展现海港黄昏美景。

  历史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流逝的岁月。画家们则是以画笔擦亮镜子的工作者,为社会国家留下永恒的光彩。

  巴生一群艺术工作者,以描写皇城风土民情和人文气息的画作,还有书写诗词优美的书法作品,呈献一项题名为《巴生艺彩》的书画展览会。

  这项活动是配合巴生旅游节暨建国50周年纪念而举办的,参与者共有18位,他们是吴亚鸿、吴文正、黄振景、曹振全、叶亚诚、叶雅允、谢铭香、郑心印、叶振和、叶宝心、邓文健、陈福财、周靖化、陈艾英、黄俊杰、叶永发、吴思纬、李静芬。此外,另外还有2位已故画家的作品参与展出,那是庄金秀和潘国佑的遗作。

  这项美展是由巴生旅游节筹委会主办、博雅艺术中心协办、绿林镇赞助的,于去年年杪在巴生绿林镇俱乐部举行。当时,由原任巴生区国会议员兼国际贸工部政务次长拿汀巴杜卡陈仪乔博士主持开幕,画展获得热烈反应。

  在这里上载数幅不同年代的展出作品以飨网友,让大家透过画家的异彩,细细品味巴生风貌。


吴亚鸿1972年的作品《远眺》,画出巴生五条路山上印象。


邓文健以洗炼的水彩技法描写生活空间,体现巴生市民淳朴的一面。

《点之迹》,吴文正通过张贴的巴生开埠100周年海报,描绘岁月的痕迹。


配合巴生旅游节,黄俊杰以淡彩写巴生市议厅宏伟壮观的气势。

叶振和的《巴生皇宫》,是具有民族色彩的历史建筑。




  

Monday, March 3, 2008

你就是心太软

  • 吴亚鸿/Goh Ah Ang


《自在观(一)》 吴亚鸿水墨画 60cm x 60cm



  一天晚上,我正在教课时,一位老婆婆突然出现在我的课室。

  她红着双眼,操着道地的福建乡音,哽咽地说:“不好意思,我知道这样进来课室会打搅到你,可是……我…..。”她的眼泪掉了下来,双唇颤斗,说不下去。

  我对她说:“这位婆婆,您慢慢来,歇一会儿才说。”

  片刻,她的情绪稍微稳定,接着她说:“我的孩子就是叶金顺,那天出门,给车撞了,就这样…..没有了……。我现在也没钱吃饭,想回家乡,也没有钱搭车,呜……。”

  我从没见过一个人可以对着陌生人哭得这般凄凉,一时之间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不假思索地掏出钱包,给了她二十令吉。

  听她的哭诉,似乎可以感受到白头人送黑头人的哀伤。

  临走之前,她一再地道谢。看她紧抓纸币、颤动不已的双手,让我深信我的直觉是对的。

  老婆婆走后,我在思考着她的话——‘没钱吃饭,想回家乡,没有车费’。这不是很江湖味的言辞吗?那是一些流氓或吸毒者向人要钱时常用的伎俩。

  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助教回来,她告诉我,在楼下看到一位衣着褴褛的老婆婆,竟然乘着一辆全新的丰田西域,而且还有人载送。

  我大吃一惊:“她是不是个子瘦小、卷曲的短发、手拿黑伞、身穿蓝色碎花?”

  “是呀!您怎么知道?”

  天呀!我的善良被践踏了。

  我当时有一点难过,不是因为失了钱财,而是对人性的失望。一个人可以为了牟利,不惜出卖自己的情感与眼泪,编制一些感人故事与悲戚的遭遇,来换取心中所要。

  我跟班上的同学提到这个事件,一位学生这样唱我:“老师,‘你就是心太软,心太软…….’”

  我们就是常常心太软,给予这些上门要钱的人施舍。我们以为自己在行善,其实有时却是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