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亚鸿/Goh Ah Ang
郑板桥作品

“为何一定要写这类书体呢?”我问。
“这是赛会指定的字体呀!如果写得不像,就不能得奖了。”
我说:“其实,无论学习什么,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让孩子增进信心更为重要。想要练好书法,就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书体,勤以练习,假以时日,就能看到成绩。”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有两个女儿,大的昵称兰姐,小的为蕙妹。父亲让姐姐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妹妹则书写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有一天,在练习书写时,兰姐问父亲:“我们都是女儿身,又是亲姐妹,为何要分别写两家书体?”
郑板桥说:“选帖很重要,选择字帖,要考虑写的人的个性。人有人品,书有书品,一个人的性格自然会反映到字体中。所以选择字帖应与人的性格相近才好。你们二人虽是同胞,可是容貌各异,性情也不同,因此才让你们学习不一样的书体。”
蕙妹问道:“爹,您当初学的是哪种字体?”
“是欧体。”
“可是怎么一点也不像欧体呢?”两个女儿异口同声地说。
郑板桥说:“这叫着入古出新、蝉蜕龙变。”接着说:“我最初写欧体,只顾临摹,不敢走样。后来写到形神具备时,为了要有变化,就遍临群帖,取百家之长,树立自己的风格,自成一体,当然不像欧体啦。”
姐妹俩本来就具有艺术天赋,经父亲的开导与启发,加上自身修养和锻炼,后来成了天下粉黛中的佼佼者。
临帖是每个书写者必备的体验。好的学习方法,往往是让学生认识多种书体,然后视个别的性格与气质,选用适合个人的书体进行学习与创作。在过程中,我们取长补短,从中发现自己,那才是最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