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5, 2007

艺术家的眼光

一位学生告诉我一则有关时装的故事。

一个服装业商人,要办一批货,邀请了一个艺术家朋友同行,希望借用他的眼睛,来帮他判断和作选择。

艺术家乐得很,不用旅费、不必花一分钱,就能以采购顾问的名誉,陪着商人出国旅游。这一切,都因为他有异于常人的眼光。那是艺术家的眼光。

在一所规模宏大的服装店内,艺术家用心地挑选。他对服装的设计、色彩、布料和裁剪都非常讲究,挑了又挑,选了又选。商人让艺术家全权做主,没有任何意见。

选了大半天,看着满满一堆的衣服,艺术家有如完成创作一般,既满意又兴奋。他对商人说:“这里真的是服装的天堂,潮流的尖端。你这一趟回去,肯定能带动潮流,赚他一笔。”

商人看看艺术家,然后向殷勤的店主说:“刚才这位先生选的,我….统统不要。他没有选的,我都要。”

接着对艺术家朋友说:“对不起,你们艺术家的眼光,往往跟一般人有很大的不同。在盈利当前,我们不谈高品味,还是以一般的好。”

艺术家听了,愣在一边,无话可说。

学生对我说:“老师,您看,那是多大的讽刺。”

我想,不论是哪一个艺术家,处在那种情景之下,除了无话可说,可能还会心痛难过。

虽然如此,我们也有必要思考什么是曲高和寡?一些高深的艺术,懂得欣赏的人往往不多。就好像我们从来不曾见到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市集摆卖,也没看过达文西的“蒙娜丽莎”在超级市场展示。

几凡有原创性的艺术家,都不愿意创造一些迎合大众口味的作品。也许我们可以说他们是一意孤行,但是,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坚持,他们也成不了‘家’,充其量只能成为‘匠’。

我对学生说:“在视觉艺术的领域里,一个艺术家的眼光是很重要的。在商场上不被接纳的,在艺坛上,很可能是大家风范。”

Sunday, February 18, 2007

春满乾坤福满门

春节到来,家家户户常有张贴春联的习俗。

所谓春联,是将一些吉祥词语或与迎春有关的对联,在过年期间用来装饰门户,目的是颂赞祈福。春联不只将家家户户打扮得耀眼灿烂,也为佳节增添喜庆的气氛。

有一对脍炙人口的春联,联云: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这幅对联,对于爱写春联或贴春联的人是不会陌生的。此联到底出自谁的手笔?

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名叫张襄惠的进士,未进士及第时,家境十分贫苦。岳家是当地的大财主,难得的是,妻子嫁给他后,毫无怨言地陪他粗茶淡饭、同甘共苦。

有一年,适逢岳父五十寿辰,身为女婿的不能失礼。家徒四壁的张襄惠,买不起贵重的贺礼,读书人的他,觉得岳父有的是钱,一幅寿联也许更有意思。于是,恭恭敬敬地写了一对“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联语,欢喜地送上。

岳父家财万贯,交往的尽是达官贵人。寿辰当天,寿礼堆积如山,件件价值不菲。穷女婿区区的一幅对联,怎么会让人看得起眼呢?夫妻两人在拜寿时还饱受冷嘲热讽,很是难堪。

从此,两口子发奋图强,妻子日日织布来维持生活,张襄惠通宵达旦闭门苦读,没多久便乡试中举,后来继续努力,几年后终于金榜题名。

张襄惠衣锦还乡,一切都不同了。数年前被冷落的那幅对联,如今高挂堂上,传为佳话。岳家上下,对他礼数周到,毕恭毕敬,态度转变简直是天壤之别。

之后,这幅对联被左邻右舍以及亲朋戚友争相传抄,流传四方,成为新春佳节家家户户祈福求寿的春联。

同样的一幅春联,因为作者身份的不同而受到不一样的对待。其实,无论荣登进士之前或之后,那幅对联的意义与价值是毫无增减的。

我想,进士虽没有丰裕的财富,文才令他精神与心灵富足。财主有的是荣华富贵,然而,只要一点书香,他的日子会过得更有人文气息。

新年到来,愿春满乾坤福满门,祝大家身体安康、心灵富足。

Sunday, February 11, 2007

处处挥春热

  • 吴亚鸿 / Goh Ah Ang


为迎接悄悄逼近的新春佳节,到处可见挥春活动,旨在为佳节增添新春气氛,同时发扬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单字、单词或对联,写在红彤彤的纸上,张贴上来,有‘新年又来啰!’的感觉。

对联,是中华文学独有的形式。我想,假如用其他国家文字来写对联,即使写得出,其韵味想必逊色多了。

春联,是迎春喜庆、祈祝吉祥语的对联。说到春联,就得提起明太祖朱元璋。他在扫荡群雄、推翻元朝政权之后,积极提倡挥写春联,促进了张贴春联的风气。

话说朱元璋于金陵即位称帝后,在那一年的除夕,为求万象更新,传旨满朝文武官吏,甚至举国凡夫俗子,家门须贴上春联一幅,以示迎春接福。一令既出,家家户户自然不敢怠慢,绞尽脑汁挥写春联,纷纷张贴于大门两侧。

朱元璋微服出巡,沿街见到那些歌功颂德的春联,心中十分快慰。

浏览时,在一个小村庄,看到一户人家贴了一幅七言春联。 上下两联共写了十四个‘长’字。朱元璋看了满头雾水,认为没有词汇、没有押韵岂能成联。随行的将帅即刻招来这家的主人。主人知道来者为当今皇上,马上下跪禀告,说明自己一家书读不多,以培植豆芽为生,只希望豆芽快高长大,故出此联。他战战兢兢地念出:

上联是‘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chang)长(zhang)’,

下联是‘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zhang)长(chang)’。

朱元璋听了,大吃一惊,认为那是一对巧联,当下赏赐黄金三十两。因为一幅春联,那家人从此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

我常常认为,不论高官显要或平民百姓,都应该对中华文化有所认识。春联是华人特有的文学形式,写春联不只是写写字罢了,同时还讲究平仄、虚实、声律、对仗。好的对联,不但要合乎“规格”,还必须切合有关的人、地、时、事,用典恰当,富于文采。

我也觉得,到处挥春的热诚,应该持续保温,从一年一度的挥春延伸到一整年的挥写对联或吉祥激励的词语,让书写艺术变成一种风气,让文化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Sunday, February 4, 2007

假僧绝对

  常在报章读到假僧人到处化缘求财的新闻。

  最近,在街上见到一个身穿僧袍的人,向路人兜售观音佛像。路人摇头示意,他还是纠缠不休。纠缠不果,脸色灰沉拂袖而去,嘴里还念念有词。这是出家人吗?

  朋友说,常想布施,又怕受骗。

  我笑说,那很简单,如果看到和尚钵里有钱,你就抓它一把,然后拔腿就跑。要是他紧张地追了上来,那肯定是假的。

  朋友严肃地说:“僧人慈悲仁爱,是高尚的修行者,岂可和他开玩笑。”

  我想,就是因为人人对僧人的尊敬,导致容易受骗。

 话说从前有一个人,谋不到三餐,脑筋一转,剃光了头,摇身变成和尚,去远方的市镇,以传扬佛法,筹款建庙。

  善男信女慷慨解囊,庙宇建成,香火盛旺。信徒众多,可和尚还是贪得无厌,时时都在募捐。

  当地有一位书法家,才情横溢,德高望重。和尚仗着庄严庙宇的名誉,硬要书法家献墨宝,而且不赏润笔费。

书法家无奈,送了这样的一幅对联:“凤栖禾下鸟飞去,马系芦边草不生。”

对联高悬于大殿两侧,和尚得意极了,逢人就炫耀一番。

有一天,庙会节庆,庙里来了许多人。人海之中有一个读书人,望着对联大笑。和尚莫名其妙,不悦地对读书人说;“此乃清静之地,岂可无礼?”。

书生双手合十,对群众解读对联。那是一对拆字联,原句是以繁体写的。‘鳳’字如果没有了‘鳥’就成了‘几’,‘棲禾下’就变成‘秃’字。‘蘆’字若‘草不生’只得一个‘盧’,‘馬繋盧邊’就成了‘驢’字,上下两联合起来就是‘秃驢’,是骂人话语,是一幅引人深思的巧联绝对。

  此案道破了和尚的肤浅与无知,众人也从种种的实据证明那个和尚的身份,假和尚最终落得逃之夭夭。

  希望大家睁开双眼,不要以为剃光头、身穿僧袍的就是和尚,千万别让那些披着宗教外套的少数人蒙骗与误导。

  我对朋友说:其实,僧人化缘不求钱财,只为食物。

遇到真正的出家人,我们还是双手合十,道声‘阿弥陀佛’,欢喜地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