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4, 2010
《台湾第41届世界儿童画展》博雅成绩简报
巴生博雅艺术中心在台湾第41届世界儿童画展中,共有13名学生获奖,其中1名脱颖而出,荣获金牌奖项,另外的12位皆获得佳作奖。
这项活动是由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台湾儿童美术教育学会和台湾造形艺术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
今年的第41届世界儿童画展,共有48个国家的184个单位参与其盛。
其中,马来西亚有50个单位参加,参展作品多达1700多幅,共获得2面金牌,1面银牌和佳作171件。
在巴生方面,博雅艺术中心的王舒涵同学,以《伊班族丰收节》的水彩画荣获金牌奖。大会评委吴正雄点评指出:“单色描绘有相当独特的趣味性,对少数民族节庆的气氛也有充分表现。”
另外获得佳作奖的同学是陈馥瑜、马缘岑、蔡睿舜、陈显雯、邓昕愿、黄禹瑝、林杰丰、卢骏言、卢馨仪、萧瑾涵、郑婉宁和薛馨睿。
Thursday, September 9, 2010
马来西亚儿童美术教育的趋向
主讲人:吴亚鸿(马来西亚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会长)
日 期:2010年5月30日(星期日)
地 点:马来西亚创价学会雪州分会文化会馆
在这个资讯科技的新世纪里,讲究创意与文化的生活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尤其是国家未来主人翁的美感教育,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大家都说,美术教育是培养眼、手、脑与心并用的学科,它可以启发孩子有一双灵巧的手、有一颗细腻柔软的心和一个富有创意的脑子。美的熏陶,让他们往后有能力去感受生活,去创造将来,去分享美好人生。
马来西亚最早的儿童美术教育始于1920年,发源地在霹雳州的苏丹依德利斯师训学院。其美术师训课程,着重训练绘画的技能,称它为手工或图工。与此同时,槟城也有一位华裔画家杨曼生,他设立“蔚观画室”,后来易名为“曼生美术馆”,这所画室促进了当地的绘画风气。
马来西亚的华人文化教育,推崇儒家思想。所强调的是德、智、体、群、美五育。因此我国的华裔非常重视美感教育。
至于儿童美术活动,在马来西亚国家独立前,我们未曾听闻全国性的儿童美术活动,也没有看过儿童美术展览会,自然也没有多少人懂得欣赏儿童画。一直到了1962年,麻坡华人艺术协会首开先河,主办麻属各族学生画展,为儿童美术活动掀开第一幕。而后,于1965年又主催全柔佛州的学生画展,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时吉隆坡拔萃画廊主席庄金秀画家,他向麻坡华人艺术协会洽商,将画展作品移师首都吉隆坡展出。次年,庄金秀再次筹划一项全国性的儿童绘画比赛,并举行优胜作品展览,引起各界人士对儿童美术的关注。
谈起儿童美术,我们一定要提到西方的一位儿童美术研究者,他是弗朗西杰(Frank Cizek, 1865-1946)。弗朗西杰是奥大利维也纳的一位画家,一次在作画时,吸引了一些儿童的围观。孩子们学他画画,就地画了起来。弗朗西杰发现这些自动自发的儿童作品,竟然那么有趣和感人。于是他在1904年,成立了一所儿童绘画的研究中心,收集儿童从5岁到15岁之间的绘画作品,以研究孩子们的绘画身心发展。他用了4年时间,甄选了数百幅儿童作品,在英国伦敦举办一项大型儿童绘画展览,这个展览轰动了整个世界。许多学者、画家和艺术工作者都受到震撼,大家一致认为,孩子们在没设定课题和教导下所完成的作品,更能展现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富具艺术感染力和趣味性。从此,世界各国开始推崇身心自然发展的儿童美术教育。
话又说回来,于1952年,当时马来亚还是英国殖民地,因此,毕业于英国艺术学院的彼得·哈利斯(Peter Harris 1923-2009)被委派来马,担任苏丹依德利斯师训学院的美术总监。在任期间,他为国内中、小学编排美术教学纲要,并将被视为技术教育的绘画提升到情感教育。他的艺术教育理念深受弗朗西杰的影响。
当时,彼德哈里斯还在业余时间,召集了一批画家如赛阿马加马,依布拉欣胡欣,许清发,刘安东尼,张礼棠等,组织了“星期三画组”(Wednesday Art Group),推动绘画艺术活动。由于这些画家本身都从事艺术创作,他们在教学上自然比较感性,也比较尊重儿童的自由创作,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所思所想。
1958年,我国国家画廊成立之后,由于经常举办画展,公众人士、老师和学生们长期有机会观赏展览,取得广阔的学习空间。此外,国家画廊也出版刊物和举行座谈会,为美术界提供艺术资讯和鼓励画家创作,这大大地提升了人们鉴赏艺术的品味和生活的素质。
除了政府机关,华人社会在推动美术方面,也扮演积极的角色。马来西亚的美术发展史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拥有"南洋美术之父 "称号的林学大先生。他造就了马来西亚第一代的华裔画家,包括锺正山、谢有锡、庄金秀、林木化、符致珊、张耐冬、黄崇禧等。这群画家对马来西亚的美术教育贡献良多,例如锺正山先生于1967年创立了马来西亚艺术学院,该院是国内第一所民办艺术学院。于1969年,谢有锡先生也创办了吉隆坡美术学院。这两所早期的艺术学院,为我国艺坛培养了无数的美术专才。
有了先辈的建树,进入80年代,马来西亚的儿童美术教育,如雨后春笋,许多画廊、艺术中心和美术学院,纷纷成立了。到了90年代,可说是开支散叶的时刻,千禧年至今,那是开花结果的季节,整个艺坛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种趋向
纵观我国独立53年以来,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大致上可分为以下五种趋向:
一,外观描绘的教学
着重造形与色彩的客观性表现,以写实逼真为主,非常技术的教学。训练儿童透过眼睛和手,将所看到的东西,完整地表现出来。这种教学重视培养孩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描绘技能。
二,结构设计的教学
依据德国包斯浩(1919-1933)的艺术教学理念,教学以形式结构美学入手,推崇点、线、面的构成原理,以及方、角、圆的造型设计和色彩学的运用。同时,强调物体与空间的互动关系。
三,自由情感的教学
这是重视儿童心理与生理发展过程的美术教育。一切顺其自然,着重于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自动自发,无拘无束地自由创作。美术教育不再是技巧教育而是着重个人情感的发挥,个性的表现和自我风格的形成。
四,管理系统的教学
这种教学认为纯以艺术家角度办学其效益不大,画家随性任意,计划性不够完善,学生比较不能从中受惠。强调组织系统化,教学也要有计划性,着重创作理念,艺评价值,艺术史和文化发展以及美学修养。
五,文化生活的教学
着重以本土文化教育的指标,重视社会与艺术的关系,培养生活素质和文化底蕴。强调别把目光放在遥远的地方,应该移到“当下”,才能看到自己脚底下的光彩。在马来西亚这块土地上,我们拥有自己的多元色彩的文化,我们可以教导孩子们创作出多元化的题材。
爱的灌溉
无论我们采纳哪一种教学方式,都应以尊重孩子为前提,用心的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不应位于高高在上,而是放下身段,以平视的角度来引导与启发孩子。千万别把孩子当成是一张白纸,依照成人的意识任意涂抹赋彩,而是应该把孩子当成一株小树,用爱来灌溉,并时时勤于“修剪”,除去害虫。同时,要爱得自由,也即是常常“松土”,让新鲜的空气流通,提供广阔的空间,给予自由地伸展。
身为父母或师长者,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个性,认识孩子的特质。
我家种了两种花,一是荷花,另一种为胡姬。在栽种过程中,发现两种花的不同特质,给了我两种体悟。荷花长在水里,长期浸在水中,不但不会腐烂凋零,反而长出高雅清秀的花朵。胡姬却不一样,不必天天浇水,亦能开出灿烂美丽的花朵。如果每天浇水,胡姬一定会败坏枯萎。
孩子也和花一样,各有自己的特质,需要我们身为父母和教师者去发掘和栽培。
在这个新世纪里,我们的美感教育,应该培养孩子们有一双灵巧的手、有一颗细腻柔软的心和一个富有创意的脑。让他们有能力去感受生活,去创造未来,去分享美好人生。
我想,美术教育必须达致“真善美”。东方人认为真善美的体现是“三而一,一而三”,那就是真中有善美,善中有真美,美中有真善。
“美” 不是单一的表现,而是包容性的。有包容的美,社会才会变得安宁与祥和。
愿大家以包容作为美的圆心。
Monday, September 6, 2010
《童画赤子心》儿童美术讲座简报
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吴亚鸿说:“孩子的画就如一面镜子,反映孩子的个性和想法,与此同时,也反射出成人的举止和行为。”
日前,吴亚鸿于马来西亚创价学会雪州分会主办的《童画赤子心》讲座上这么说。
他说:“美术导师可以通过色彩的教学,启发孩子内外观的平衡,潜移默化来转化孩子的情绪和性格。”他希望家长和老师珍惜孩子在每一个绘画发展阶段所完成的作品,千万不可揠苗助长。
吴亚鸿也在会上分析儿童美术视觉符号的象征特质,同时赏析儿童绘画的色彩情感意义。
他也指出一个论点,孩子是画他们自己所知所见。因此,在欣赏儿童的画时,没有所谓的对和错,大人应该放下身段,站在和孩子同一个视平线,才能看到童画的美。他鼓励大家透过儿童绘画去聆听和了解孩子的心声,以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
在会上,他通过纯真和自然的儿童画,带出引人深思和令人莞尔的童画故事,让与会者乐在其中。
吴亚鸿强调,儿童美术教育功能为培养观察、描绘、创造和鉴赏能力,而非单纯的技能学科。他呼吁大家重视儿童美术教育,透过美感教育培养有“感觉”的下一代。
出席当天讲座的听众约有百多位,其中包括美术导师,画家和家长。
Monday, August 23, 2010
第31届雪州中小学学生户外写生比赛颁奖简报

报导/星洲日报
第31届雪州华文中小学学生户外写生比赛今日在巴生光华独中举行颁奖仪式,来自雪州各地的得奖者在家长陪伴下一起分享殊荣。
这项比赛是由雪州华校教师公会与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星洲日报协办、拿督黄景裕赞助及文鸟贸易有限公司报效奖品。
今年比赛共有雪州31所小学和10所中学参与,参赛人数超过300人,写生地点在摩立海边。
黄稳全:培养课业以外嗜好
雪州华校教师公会主席黄稳全致词时指出,学生不应只专注于学业,应该培养课业外的嗜好,这正是这项比赛所提倡的宗旨。
另外,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会长吴亚鸿表示,这虽然是户外写生比赛,但参赛者的表现方式可以不一样,他们应透过色彩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个性。
吴亚鸿:评审站在儿童角度评分
他透露,有些落选参赛者的家长在成绩揭晓后,表示对评审感到失望,对此他表示,今年的5位评审是站在儿童的角度评分,而写生不应只是依样画葫芦,参赛者的作品须彰显本身的构思和观点。
今年的比赛分为小学低年组、小学中年组、小学高年组、中学初中组及中学高中组,评审委员包括森美兰艺术协会顾问谢文川、马来西亚当代画会主席黄振景、著名作家兼画家朵拉、吉打美术导师杨觉升和吴亚鸿。
出席今日颁奖仪式的嘉宾包括巴生光华独中校长赖兴祥、星洲日报巴生滨海区采访主任林宝源、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总务黄俊杰、雪州华校教师公会顾问吴清良和叶俹诚、总务吴爱月、理事林和霖、黄美卿等人。
Wednesday, August 11, 2010
第31届雪州华文中小学学生户外写生比赛成绩揭晓
第31届(2010年)雪州华文中小学学生户外写生比赛,成绩经已揭晓。颁奖礼订于8月21日(星期六)上午9时假巴生光华独中讲堂举行。
这项比赛是由雪州华校教师公会与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星洲日报协办、拿督黄景裕局绅赞助、文鸟贸易有限公司报效奖品的。今年赛会共获得雪州区内31间小学和10间中学的参与,共有300多位学生参加。评审委员由森美兰艺术协会顾问谢文川、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会长吴亚鸿、马来西亚当代画会主席黄振景、著名作家兼画家朵拉以及吉打美术导师杨觉升组成。
兹将各组的奖名单公布如下:
小学低年组
特优奖:蔡慧宜、黄顺利、丘弘斌
优秀奖:陈颖贤、李冬昡、郑嘉薇、郑欣荟、林佳胜
佳作奖:冯渝萱、夏柔恩、黄恭赏、罗慈恩、黄浩肯
小学中年组
特优奖:林勇伸、蔡广微、黄霆柏
优秀奖:林祎靖、蔡亚祎、徐佩雯、杨雅涵、陈毓婷
佳作奖:黄锦程、许凯欣、李冬恒、陈伟鉴、邹津辉、洪佩筠
小学高年组
特优奖:熊艾婷、江子敬、游添民
优秀奖:高明升、叶育名、罗彦崴、黄胤婷、陈家晟
佳作奖:王松慷、叶铭扬、张佩玲、林佳昱、张筱彤、MAK QIAN
初中组
特优奖:何文峻、麦碧萱、叶嘉明
优秀奖:杨淑娴、徐子康、陈梅英、陈颖然、王舒涵
佳作奖:邝渊琳、杨佩晶、林立铭、雷善健、苏颖琇
高中组
特优奖:李永达、陈欣恩、陈朝贤
优秀奖:徐芷靖、杨柔昉、杨淑惠、许棋佳
佳作奖:叶颖彤、邱鼎坤、黄显敬、谢悠扬、郑凯铭
优胜作品点评
Tuesday, August 3, 2010
第31届雪州中小学学生户外写生比赛评审简报
报导/星洲日报
由雪州华校教师公会与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星洲日报》协办的第31届(2010年)雪州中小学学生户外写生比赛日前由评审正式为画评分。
这场在本月17日,在摩立海边举行的画赛,预料在8月21日举行颁奖典礼。
上述由三造联办多年的活动,是由拿督黄景裕赞助,文鸟贸易有限公司报效奖品,过去多年来都获得雪州华文中、小学生的热烈反应,并发掘不少具有绘画潜能的学生。
评审员的评语
谢文川:学生作画技巧非常好
“虽然是首次参与评审工作,但觉得学生各方面的作画技巧和水平都非常好,尤其欣赏中学组学生的作品。”
吴亚鸿:透过写生发挥创意
“希望学生能藉此比赛接近和欣赏大自然,再运用自然景象,转化成造形和色彩,充分抒发出自己的个人创意。艺术着重个体和个性,唯有含有这两种元素的创作才能感动人。”
朵拉:全情投入画出感受
“相信不同的环境也会影响学生作画技巧。我认为摩立海边作画的学生能全情投入,画出自己的感受,让人家感受到那种氛围。事实上,作画就是要投入这些感情在画中。”
黄振景:应多旅游多看景观
“色彩可在大自然内找到,学生若有机会,应该多旅游,看多点不同的景观。我对学生的水准都感到满意。”
杨觉升:与北马学生技巧不同
“从第一组的作品到最后一组的学生作品,让我感觉到中马区学生艺术天分高,而且,与北马学生的作画方法不同。北马区学生通常只是照实景作画,技巧截然不同。”
Monday, July 19, 2010
观海·听浪·作画——摩立海滩写生
报导/星洲日报·陈宝玲
为数约300名来自雪州41所中小学参赛者星期六早上到摩立海滩观海听浪作画,在白色画纸映现碧海蓝天的自然画景。
由雪州华校教师公会与皇城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星洲日报》协办的2010雪州中小学学生户外写生比赛,今年已迈入第卅一届,本届主办单位决定在离开巴生27英里的摩立海滩举行活动。
这项户外写生比赛是由拿督黄景裕赞助,文鸟贸易有限公司报效奖品。
皇城艺术家协会会长兼著名书画家吴亚鸿致词时,不忘提醒参赛者用明亮的双眼观察景物,用心贴切感受大自然的情景,将这些感动融入作画素描中。
他说,拍摄照片讲究光与影的表现,但作画有别于此,更强调将物体转为线条,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形成一幅具个性化的作品。
大自然景物融入作画题材
同时,雪州华校教师公会主席黄稳全希望学生可趁此行,感受与大自然共在的乐趣,将大自然景物融入作画题材。
他也感谢赞助商和联办单位多年来的支持,让这项富有意义的活动得以继续举行。
出席上述活动者尚有雪州华校教师公会顾问叶俹诚、副主席廖德盛、工委会主席黄美卿、财政方良妹、康乐组主任谢妙英、理事黄勇文、林和霖、总务吴爱月、皇城艺术家协会总务黄俊杰和《星洲日报》巴生区主任郭富广。
摩立户外写生比赛部份作品
成绩将于8月中旬公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