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 2007

爱与战争

亚鸿与‘毕卡索’ 摄于《爱与战争》画展 2006


  • 吴亚鸿 / Goh Ah Ang


在澳洲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画廊观赏了二十世纪西方伟大艺术家毕卡索的《爱与战争(1935——1945)》大型展览会。这是生平第一次亲睹毕卡索的原作。


《爱与战争》画展,带领人们走进毕卡索与爱人朵拉马尔的世界,是一项情感与艺术结合的‘美’展。在欧洲以外,这是第一次的公开展出。展品共有三百多件,包括一些毕卡索的生活照与创作过程的记录照片。


说到记录照片,就得提起多才多艺的朵拉马尔——当时巴黎前卫派的一位摄影师。她细心地将《格尔尼卡》的创作过程,以五十多幅照片全程记录。这些照片成为欣赏《格尔尼卡》的宝贵指引。


在展厅观赏《格尔尼卡》时,图片旁述:“一九三六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不久,法西斯政权把毫无战略价值的小城格尔尼卡轰炸。炸弹落下来的时候,正是集市最繁忙的时刻,街上挤满了镇上的居民,以及来自乡村的农民。所以,一个二千多人的小镇几乎就此毁灭了。毕卡索虽离开自己的国家三十年,但爱国如故。当时虽然身在巴黎,西班牙人炽烈的正义感,激发他创作了一些面对政治非议的作品。后来,这些作品促成巨作《格尔尼卡》的诞生。……..


画《格尔尼卡》,毕卡索是以反复重叠的图像与个人的绘画象征语言,表现出他对战争与暴力的憎恨,他满腔的怒火和错综杂陈的情结。他把人物、牛、马等的形象简化、扭曲和夸张。木然屹立的牛、濒死嘶喊的马、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死婴仰头惨哭的母亲,都是战争的副产品。


这些毕卡索创造的造形与画面灰暗的色调,正是二战时期笼罩世界的惨暗气氛。我们可以从画面深切的感受到,战争带来的,何只是毁灭与伤亡,还有惨痛的恐怖回忆。


毕卡索的画,不仅属于西班牙或欧洲,而是深深影响整个世界。


我想,艺术在于生活,是一种爱的体现,小则影响个人情绪,大则影响社会国家。


若能通过爱的教育,感化极端分子从战火线上撤离,那么,世界才能长久和自由,我们才能享受时间和空间。



No comments: